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9节 (第3/3页)
空,婚事却砸了过来。 老太妃为此很是恼火,多年积攒的对儿媳的不满也几乎到了巅峰,因府里不方便,只在回娘家时狠狠抱怨。 郑吟秋听罢,遂生投毒之心。 反正谢家跟皇室的过节摆在那里,谢珽母子即便答应了婚事,定也不会真拿她当王妃来待。那楚家女嫁过来不过是占个名头而已,实则势单力薄。且魏州与京城千里之遥,以谢珽的忙碌和冷傲,断乎不会陪她回门。只要打点好郎中,一两年内掏空根底,能神不知鬼不觉。 郑吟秋思量既定,便暗中寻了方子制成药丸,让周林去寻花匠,借春波苑修缮之际藏在书案上。 威逼利诱,无往不利。 一切都悄无声息,阿嫣住进春波苑后,确实也毫无察觉。后来药效渐生,因那药是长年累月浸润肌肤,且魏州的郎中丝毫不知阿嫣最初的底细,哪怕有诊过脉的,也不曾察觉异常。再后来症状渐显,因阿嫣两番受惊,又混了过去。 直到武氏引荐了甘郎中。 事情走到这地步,与郑吟秋最初的预想便有了偏差。 她没想到,楚家女闹出那样的荒唐事嫁过来,竟还能在铁石心肠的谢珽手里争得立足之地,更令武氏珍重善待。甘郎中毕竟是妇科圣手,诊脉一两回未必察觉端倪,时日久了总要露馅的。为保无虞,她借诊病之机买通甘郎中,仍是威逼利诱,令其瞒天过海。 甘郎中依命而行。 郑吟秋暗自松了口气,想着再等上半年就能得偿所愿,仍觉胜券在握。 哪料谢珽横扫陇右,竟带了阿嫣回京! 这一下,郑吟秋彻底坐不住了。 楚家毕竟是太师门第,有太医照料的,阿嫣那病症总未好转,到时候但凡请了相熟的太医诊脉,底细必定泄露无疑。毕竟是在王府做手脚的事,查出来不好交代,郑吟秋没了法子,情急之下,只能求助于祖母。 郑老夫人大惊失色,但事已至此,只能帮着隐瞒,先下手为强,将甘郎中除去。 反正药丸隐蔽,只要阿嫣查不到实据,就难以轻易撼动身为望族的郑家。 更别说谢珽另有新欢,未必会为她大动干戈。 祖孙俩暗存侥幸,动而不急。 直到此刻一切皆被戳破。 碧儿的声音落下,侧厅里骤然陷入片刻死寂,郑老夫人实在没撑住,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几乎扑倒在地。慌得郑元语赶紧过去扶住,一道跪在旁边。 前情既已吐露殆尽,许多事便可接着深查人证物证,抵赖已然无用。 郑元语恨恼孙女的糊涂与欺瞒,却也无可挽回,只能含泪跪地道:“是卑职治家不严,闹出这等糊涂的事也毫不知情,实在罪该万死。卑职自请辞去刺史之职,还望王爷念在卑职犬马一生,从轻发落。” 年逾六旬的老者,平素办事勤恳细致,对魏州确实出力极多。 但这种罪责,终不能代为受过。 谢珽沉着脸挪开目光,只看向郑吟秋祖孙,“认罪吗?若不认,再提人证。” 满屋鸦雀无声,针落可闻。 郑老夫人幽幽叹了口气,低声道:“是老身一时糊涂,请王爷责罚。”说罢,周遭片刻安静,才停郑吟秋低声道:“民女一时糊涂,鬼迷心窍,甘愿领罪。” 谢珽遂问张参军:“按律,她俩当如何判处?” “甘郎中的事是蓄意谋杀。按律,谋议者徒三年,已杀伤者绞,已杀死者斩。” “在王府投毒之事,罪当两重。其一不睦,太妃与郑刺史是亲姐弟,王妃于郑吟秋而言,序属表嫂,蓄意谋害当流二千里。其二,王妃身为一品诰命,身份尊贵,郑吟秋一介白身,蓄意投毒谋害,是为不义。按律,凡预谋者流二千里,已伤害者绞,已杀害者皆斩。此二者,皆属十恶不赦之罪。” 张参军拱手回禀,神情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