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釜底抽薪 (第2/4页)
皇家的亲,她还想多活几年呢! “你也不必惊怪,玉瑞帝裔传承至今,早已有百万之众,算不得有多稀奇。说不定,你祖上就跟皇室沾亲带故,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岑杙无话可说,她能不稀奇吗?虽说玉瑞帝裔数目不少,但涉及核心层的毕竟是少数。何况,连今上这枝正朔目前也是承袭的纯宗帝脉,实际却并非纯宗后人,而是纯宗胞弟李中治的血脉。两相对比,夫人这一支在血缘关系方面甚至要比今上更亲近。 唯一让她比较庆幸的是,后来戡平内乱的清宗李祚均是个大有为之主,重塑了玉瑞正枝,海内无人不服,不然,她们这些前朝的弯弯绕绕,少不了要被拖出去上闸刀了。 镇定了一会儿,似乎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难怪夫人首次面圣后,今上再来召见我时,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想必那时夫人就已向皇上表明了身份。皇上也以为我是您的儿子。” “不错。” 岑杙似乎恍然大悟,自嘲似的笑道:“果然,这沾亲带故的就是不一样,连皇帝都待你亲厚了好多!” 江后弯了弯唇角,“未必是沾亲带故的缘故。” 岑杙疑惑。 “那天,我以岑中玉的名义向国库捐了一笔银子。这些日子,一直在为此周转,如今才只入库了一半。” 岑杙早就看出来了,道:“夫人想必捐了不少,能让皇上奉为座上宾。” 江后用手比划了下,“那是,六千万两白银。” 岑杙听到这个数字几乎傻眼,她料到江后会捐不少,但没料到她会捐这么多,几乎和玉瑞整年的国库收入持平。纵观玉瑞,能一下子掏出这么钱的人,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来。 “夫人真是好大的手笔。” 同时,她也明白了,李平泓为什么有底气要打这一仗,原来背后有这样一位财神奶奶。 江后倒是波澜不惊,“所以,接下来还得靠你。” “靠我?” “对。”她点了点头,看起来有些疲乏,掐了掐眉心,“接下来我会离开京城一段时间。剩下的三千万两白银,就由你替我转入国库。” 说完也不等岑杙回复,好像那是她天生该干的一样,继续吩咐:“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极有可能影响到这场战事的成败。好在你以前就是干这个的,应该不会很难。待会,我会把这些存银地点列出来给你,你要负责把它们兑出来,运回京城,或是兑换成粮食直接运往前线,接下来你可能会比较忙。” 岑杙一听到“前线”二字,心中豁然开朗,又感激又激动,不知如何表达才好了。 江后心照不宣道:“所以你一定要记住,你的曾祖母是李延瑩,自幼跟随岑氏养父母着手经商,至我的母亲,也就是你的祖母李祚坞时,已家有余财。二十年前我曾化名岑中玉在江南一带行商,广积田产,后招一上门夫婿,隐姓埋名生下你。你自幼承母业,受祖父母、母亲遗训,不敢以帝室自居,改姓岑氏。至今不曾向任何人泄露身份,将来也不会向任何人泄露。岑家只想做一门与世无争的富贵闲人。这点很重要。” 随后,她一一阐述她那位曾祖母庆平郡主的生平、事迹等,逻辑缜密,都能一一自洽,听起来几无漏洞。 岑杙牢牢记在了心里,尽管她有许多未解之处,但她知道,眼前这个人曾经多次救自己于危难之际,真的假的又能怎样呢?人家对她肝胆相照,她就愿意为人家抛头颅洒热血。至于其他的,她并不是很在乎。 不过,她仍旧想问一句,“夫人,您此番捐出这么多银两,是真的想助朝廷去打这场仗吗?” 岑杙的内心是矛盾的,尤其是对这场战争,有可能牺牲掉李靖梣为代价,就更加排斥。 江后沉思了一会儿,似乎在考虑怎么说才更合理:“我和皇太女一样不支持任何无谓的流血和牺牲,但是如果真到了非要流血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刻,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立场。” 岑杙反应了一会儿,“所以,你们的立场是一样的。” “对。” “所以,她一早就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的险境?” “……对。” 岑杙说不出什么感觉,又生气又绝望又无助,如果那天她能拦住李靖梣就好了,为什么她不拦住她呢。 江后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你不用急着懊恼。这只是一场博弈,既然是博弈就必然会有输赢。如果战争不可避免,任何人都逃不过,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你只要做好你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 “我该做的事?可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从头到尾都像傻瓜一样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