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狼烟_第六十四章 魂归大草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魂归大草原 (第2/4页)

不祥的大事,惊骇不已!

    慈安太后缓缓说道:“该汗久居新疆,屡立战功。竟能以土尔扈特一部落之力,在天山以南阻挡阿古柏贼寇数年之久。实乃我大清栋梁之臣!英年早逝,殊堪悯惜!……现大军即将挥师西进、收复新疆,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不想大军未行,先折一臂!惜哉、痛哉!”

    朝廷当日下诏:“惊闻新疆土尔扈特南路盟盟长、卓哩克图汗布彦因伤重身故。英年早逝,殊堪悯惜!著加恩赏银三千两,以修善事。着恭亲王携军机处、总理衙门、内务府、理藩院大臣前往祭奠,以示国恩!所遗汗爵及盟长员缺以其子卓可图袭授。盟长印务,交由福晋金花哈敦护理。另赏银二万两……

    “遵其‘生前护国拒贼,安后镇边慑寇’之遗愿。该汗灵柩转往新疆土尔扈特驻牧地巴音布鲁克草原安葬;与殉国将士,同眠草原……沿途军镇台站一应官员,务虔心往祭以慰汗灵!同时妥为迎送护灵事宜,并赏赐遗使驿差……”

    因各军镇的将军、大臣、提督、总兵等朝廷大小官员,对汗王生前在新疆同阿古柏侵略军、英国雇佣军殊死相搏护国镇边的传奇之事,早有耳闻,肃然起敬!都远出百里谒灵拜祭。当地百姓也纷纷自发赶来迎灵、护灵。

    自京师起灵后,北京城—张家口—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塔尔巴哈台、巴音布鲁克长达一万八千里的茫茫大地上,迎灵、护灵、送灵的人流队伍络绎不绝、连绵不断……

    科布多草原的山巅上。巴生台吉和福晋其其格,望着已然远去的护灵队伍,无比惆怅!没想到与汗王哈密一别,竟成永诀……妹妹金花哈敦和刚满十岁的小外甥汗王,能带领土尔扈特部落躲过阿古柏侵略军、英国雇佣军的围追堵截,成功脱离险境吗?

    泪流满面的其其格放飞了信鸽。信鸽朝着遥远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缓缓飞去……

    智信随护灵队伍一路守护回到了巴音布鲁克。

    汗王的离世,让他怅然若失!感觉尘缘未了而阴阳相隔,心内无法释怀;看着侵略军对土尔扈特部落多年的围堵,已然使整个部落生存艰难、苦不堪言!忧心如焚……

    虽善后诸事已毕,智信仍独坐毡房,终日焚香诵经。祈愿汗王与惠永大师在天之灵,护佑土尔扈特部落及新疆众生,早日脱离苦海!来世再结佛缘。

    这一天,智信上山采药归来,心内激荡不已!好似登山远望,收获了天地日月之灵气。挥毫赋诗《天山魂—悼汗王》一首,称赞汗王赤胆忠心、保家护国的豪迈壮举。言道:

    赤胆戍边怀壮志,恰逢国家危难时。

    魑魅铁蹄踏西陲,万家野哭山河啼。

    汗王挺剑跃身起,挥手斩断狼头旗。

    草原有幸埋忠骨,花香常伴英雄气!

    又作《天山魂—行僧寄情》一首,抒发自己柔肠百转的悲苦心绪。言道:

    吾心已随汗王去,但留一片诵经声。

    原知佛门万事空,此时方觉世间情。

    菩萨应解西陲苦,降福草原济苍生。

    大军西定天山日,沙弥背月向东行。

    汗王辞世的消息传到西征军兰州大营。左宗棠大惊失色!捶胸顿足、仰天长叹道:

    “京城一别,竟成永诀!上天不公啊!……此等大智大勇之士若在军中,浩罕贼寇何愁不破?现大军尚未西行,先折我定边大将!天理安在?……”

    遂命护卫摆上香案,焚香祭拜。随即召集各营将佐大帐听令!

    左宗棠慷慨言道:“布彦汗王乃通晓古今、胸怀韬略、智勇双全之奇才。以部落一己之力,阻挡阿古柏贼寇进犯中天山八年之久。论护国镇功之功,无人能及!虽壮志未酬,溘然长逝;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护佑我西征大军破敌制胜!……我等应不负汗王所托,从速进疆剿贼。各军加紧操练,快速掌握新式步枪、新式火炮的使用要领;熟知新火器、新阵法。加快制定步、炮、骑各兵种协同配合、攻城拔寨的操作规范。来年冰雪消融之时,祭旗西征!”

    这时间,李剑已任西征军前军先锋营统领,在西征军大营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