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道君_第一章 庆平二十年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庆平二十年夏 (第2/3页)

  “抓紧抓紧,天天磨磨蹭蹭的,白费那么多蒙学钱。

    你这样子以后进了商行也得被东家赶出去,爹娘老了还能指望靠你享清福吗?”

    宋伯玉见马上要男女混合双打,连忙狼狈躲避,但还是被擀面杖抽了几下。

    匆匆喝了碗粥,把馒头掰成两半,塞进去几根咸萝卜,一边吃一边如风般跑出门。

    老娘站在门口吼道:“吃慢点,跑太快容易噎着了!”

    周秀娘挎着一篮子脏衣服,看着宋伯玉风风火火的样子,无奈摇头,转身向相反方向走去。

    她虽只有十岁,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要干些力所能及的营生赚钱。

    替城中富户浆洗衣物,缝补旧衣,就是她的主要工作。

    二人的爹娘看兄妹两人已走,相视一笑。

    宋伯玉的爹是拉人力平板车的送货郎,他娘是酒楼后厨洗刷碗筷的厨娘,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也立刻出门上工了。

    宋伯玉一路飞奔,如同脱缰野马,终于在辰时前抵达杜学究的私塾。

    杜学究乃是坊郭中户,名叫杜如风,家有一套四合院和两个泥瓦房,年轻时是官户子弟的陪读,后更担任县令私吏(无编制),是个有文采本事的人。

    只是当朝制度,只有官户才能参加中正人物品第出仕,上上户和上户才能作为形势大户承担吏役,成为经制吏(编制吏员)。

    杜学究虽有文采,办事也算干练,但局限于制度,根本不可能出头。

    他慢慢心灰意冷,年仅三十五就回府城,开了个私塾教书靠束脩度日,至今已经四十五岁了。

    随着大虞城市经济发展,市井繁荣起来,各种工商活动都需要用到识字和算数,只要能粗通文字数算,可选择的职业和月钱起点会高很多。

    杜学究所招学生皆为贫寒子弟,读书的主要目标是就是实用,识文认字和数算。

    因此杜学究只教《千字文》、《算学启蒙》和练小楷。

    辰时,就是杜学究规定的练字时间。

    宋伯玉十岁蒙学,至今三年。

    自大难不死,就开了窍,学习进度很快,尤其是算学更是鹤立鸡群,很得杜学究欣赏。

    他前世好歹是本科毕业,融合记忆后对此世界很熟悉,只有小学四年级程度的《算学启蒙》对他来说确实很简单。

    《千字文》的理解记忆也不是什么难事,反而是书法水平一般。

    杜学究多次提点教诲:

    “你的读书天资不错,可以说是个读书种子,做个大商行的账房先生,日后在府城定居不是问题。

    但普通人多以貌取人,在学更是以字取人。你如果不把这小楷练好,日后会错失良机,悔之晚矣。”

    宋伯玉深以为然,来到这世界已经一月有余,在穿越之初更见识了官府的平异郎官们借法器施展灵术。

    他对这些非凡力量当然充满向往,但他更是脚踏实地之人,修行岂是易事,法财侣地缺一不可。

    先提高学识,找个好工作,有了足够财力,才好寻求非凡法门,说不定还能回到原来的世界。

    如能想办法进入靖平衙门这种官方修士机构,更是康庄大道,只是受限身份,恐怕难以进入。

    正在他一边想一边铺开黄纸练字时,杜学究走了进来。

    杜学究今天面色红润,眼眸精亮,与过去暮气沉沉的样子很不一样,他中气十足的说道:

    “各位学子,各位学子,先停下,我有重大好消息宣布!”

    众人皆迷惑不解,抬头看着杜学究,有胆子大的学子问道:“敢问先生,是何好消息?”

    杜学究心情极好,他走到众人面前,先对至圣先师周圣人牌位鞠躬作揖,然后转身面向众人,笑容难以抑制:

    “今上圣明,为使野无遗才,人尽其用,特开设考举,抡选干才!”

    众人不明所以,宋伯玉则想到了前世的影响千年的制度,忙起身施礼问道:

    “请教先生,这考举究竟是何意思?”

    杜学就摸了摸胡子,笑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