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空行录_第1章 楔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楔子 (第1/2页)

    第1章楔子

    有文道:

    同作尘世凡俗子,生劳油盐酱醋茶。

    品尽味酸甜苦咸辣,守荣苦进因皆是假。

    忙时煮茶闲看花,名利终是过浮云。

    身在高殿富贵显,心落山涧得清境。

    笑人俗世一抔土,他人笑潦草浮生。

    不过人间场,来去终须散。

    传言此书出自一书生之手,复姓樊焦,名逍星,字辰宇,貌不惊人,才思平庸。好在祖上积荫,家道小富安康。到父辈,举荐无音,考举无果,便无意功名。虽不善买卖经营,却也不曾奢靡颓败,倒也全家上下衣食无忧。

    因是夫妇独子,老俩口视若掌中宝,自幼请先生识字读书,以求他将来谋个一官半职。这幼子只喜好诗词书画、赏花种草。颇有独乐自醉小家之态,无谄媚迎奉大众之举。年岁虽长,此性情未变。老夫妇不免担忧,怕持家不稳。

    至弱冠之年,虽有父母催促,邻里亲戚作合,却不肯婚娶。不觉浑浑噩噩到而立之年,一事无成。自父母亡故后无人管制,他又个不精于持家,虽说不上挥霍无度,但进少出多,没有个算计,难免坐吃山空。在不惑之年进入贫困境地,以变卖家当度日,日子举步维艰,每日二餐只求果腹即可。

    如此三年五载,他已性情大变,生性薄凉,人情淡漠,疏离亲友老邻,大门不开,只独自乐乐。每日对着花草思虑,望着日月感叹浮生如烟。

    这孤僻鳏夫,唯独与三两志同道合老友不曾断了往来。老友们有家室子女,知他性情如此,规劝无用,时不时自备酒菜饭食前来与他排解。

    一日,一老友赠与他一轶事小册,上有历朝历代杂史野闻传记。不料,逍星如获至宝,神游三界外,魂飞九重天。说只恨投错了胎,不能与书中人共时。老友直笑他痴心妄想,不着眼下。若要是娶妻生子,还是经营买卖,他们皆可全力资助。逍星笑而拒绝。

    当晚,逍星梦寐中,先是见一少年在城墙上举头望月,后是大庭院中一衣着富贵老翁在斑驳疏影中望着高墙。接下来见轿马上百人华幛结彩,后又一位白发苍苍老妪站在砂砾荒野中望着远方。他也奇怪,只当是白天看那些杂书乱了思绪,翻身入睡后,梦魇不断。两个妇人围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一人哭泣,一人看不清脸。接着便是一衣着艳丽不合体的老妪,坐在船上,带着小孩衣物和三堆尸骨在海面上浮浮沉沉。不一会儿,见商路上几队人马络绎不绝,一顽童在马上叫喊。接下来一幕是一位不惑之年男子与众人稽首告辞而去。逍星醒来后,听窗外无音,见屋中月倾床沿,略有寒气。估摸寅时,又迷迷糊糊睡去。这次更奇怪,一位少年郎马背上挥刀砍杀,好生威猛。接着是脖子上一圈刀疤的老翁坐在一大堂内。逍星被惊醒,后背发冷汗。忽从林中传来禽兽鸣叫声,更添几分惊悚。他索性靠着床头坐起,忽想起儿时情景,有爹娘疼爱佑护,如今单单一人寄居茅檐草舍下,不禁心中涌起悲痛,竟放声啼哭。

    匆匆数年,逍星仍旧此般虚度光阴。田宅家产已无可变卖的。便借居老友林地的一处废旧院落内。

    一日,正在院中浇花,赶巧一白发老僧叩柴门化斋。逍星倒也大方,邀老僧在老树荫凉石凳上稍作歇息,奔东房小厨。一番捣腾,无米无面,冰锅冷灶。书生忽然大笑,进房拿出笔墨,在门扇上挥笔写道:相逢犹道不如初。

    老僧观望不语。书生丢下笔,愧疚大笑,跟随老僧走了。不知去向。

    半月有余,老友们相约前来探访,寻不着人。一友人见门扇留有笔墨,便道:“莫慌!莫慌!樊焦兄遁世成仙去了。我们且看如何接了这出世之言,了了他的俗缘。”

    一友人见靠墙低矮旧书桌上有两个镇尺压着一大纸张,上面竖着行书体写着“空行尊者五经”六字。又见旁有一行小字:空行,勇力也。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意心可颠,情义需存。守困陈规,荣得花开,苦见内我,进变新物,缘皆因果。百年流沙,瓦碎夏倾。烟波风雨,五经道尽。

    另一友人见后页还有一页隶书,写着:

    混沌辰宇始人皇,造天灭地圣一双。

    罡煞新妆好皮囊,星图无极唯惧亮。

    九九乍现生死光,禁地还命在五方。

    假身见血弱变刚,卦象明处虚设墙。

    万缕千头双日阳,复始有劫石飞巷。

    火烧土焦万物伤,水涌帝庙乱有常。

    金转木承人立江,寡守正道皇中王。

    梧桐树下小家廊,凤鸣千里落枝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