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有把枪_第七章 出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出使 (第2/3页)

们高明。

    国之将亡,必有乱象。从天启末年开始,大明进入地狱模式,水涝,旱灾,鼠疫,崇祯年间广东甚至下起了大雪。

    最让崇祯揪心的是频繁发生的日食月食地震等大凶之兆。

    从西汉初年开始,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便被历代统治者所信仰。

    崇祯性格多疑,对这些谶纬迷信深信不疑,明末内忧外患,天灾不断,民间流传不少歌谣谶语,大致意思都是说崇祯无德,所以天降异象。

    因此,汤若望等人的存在具有某种整治意义。

    有了他们,无论是日食月食甚至是令历代皇帝恐惧的荧惑守心,崇祯都能从容应对处变不惊。

    这可以让皇帝在大臣面前保持威仪,从逻辑上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汤若望走到崇祯跟前,没有行跪拜之礼,只是略微弯腰。

    “亲爱的皇帝陛下,请原谅臣忙于观测天象,忘了给您做元旦朝贺,臣受到王公公召唤,赶来晋见,不知陛下召臣,所为何事?”

    崇祯微微颔首,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对德意志人的温文尔雅都表示非常满意。

    崇祯仔细打量汤若望,发现传教士身上穿的棉袄和王承恩身上的一样破烂,眉头微皱道。

    “汤大人,半年不见,你为何变成这副模样?”

    朱由检显然忘记了去年也就是崇祯十六年春季爆发的京师大鼠疫对普通官员的影响。

    物价腾贵,物资匮乏,鼠疫最严重的时候,北京城内大米涨到五两银子一石,即便是平日的五倍价格,却还买不到。

    实际上,像汤若望这样穷困潦倒的官员在京城不在少数。

    “尊敬的陛下,臣没有多少积蓄,您知道,钦天监那点银子,只够勉强度日,而陛下又很久没发官员俸禄了。”

    汤若望迟疑片刻,鼓足勇气道,王承恩拼命向他使眼色,示意汤若望不要再说下去。

    “你多久没发俸禄了?”

    汤若望抬头望向崇祯,伸出三根手指。

    崇祯大吃一惊,没想到连钦天监也会被拖欠俸薪,更不必说其他衙门了。

    “那你这些日子是如何过的?”

    崇祯知道汤若望每月俸银二十两,钦天监算是朝廷上下最清水的衙门,没有半点油水可捞,二十两银子还要养活他的副手,在京师,即便没有鼠疫,日子也会过得很拮据。

    “回禀陛下,臣偶尔也会接点私活,帮京城内的达官显贵们占星,不,是算命,”

    王承恩面如死灰。

    依照大明律,钦天监官员只能为皇家服务,汤若望这种情况,是可以杀头的。

    ”哦,”

    崇祯神色颓然。

    怪不得最后众叛亲离,长期拖欠俸银,还能指望谁能忠君报国?说到底,即便是忠臣良将,也是要吃饭的。

    想起密室中藏匿的巨额黄金,崇祯心中稍稍宽慰。

    “成祖爷显灵了,当然,按照你们德意志的说法,也可以说是主的神迹上帝保佑之类,总之,就在昨晚,朕收获了很多黄金,王承恩!”

    王承恩连忙从袖中取出个沉甸甸的袋子,转身递给汤若望。

    汤若望接过装满黄金的袋子,小心翼翼打开袋子,捡起一小块,塞在嘴里咬了咬,声音颤巍道。

    “仁慈慷慨的皇帝陛下,大明的守护神啊,愿上帝保佑你!”

    崇祯笑了笑,虽然汤若望说的很肉麻,不过崇祯听得还是很受用。

    “新历法推行,准备的怎么样了么?”

    德意志人连忙收好黄金。

    “回禀皇帝陛下,各项准备已经就绪,臣与钦天监几位副监正反复商议,决议就在今年年中开始,”

    ”好!”

    崇祯十年,汤若望参与修编历法,成稿后名为新历法,当时的主持人是徐光启。

    新历法收到守旧派攻击,一直难以推行,到崇祯十六年,在钦天监屡次预测天象失败后,崇祯终于排除万难,决意推行新历法。

    历史上,这部历法还没开始推行,大明王朝便亡了。

    “有了你们的新历法,大明王朝必然焕然一新!中兴可望!”

    历法对古代统治者意义重大,尤其是在这个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时代,拥有历法,就控制了时间,历史告诉齐孟,谁能控制时间,谁就能控制历史。

    王承恩在一旁附和道:“汤大人忠心为国,皇上天天都在念叨你呢!”

    汤若望俯身行礼,向崇祯表达感谢。

    “不过朕召你前来,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崇祯抬起头,目光炯炯。

    “哦?”

    汤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