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帆_第十九章 难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难题 (第2/3页)

,是担不得这么重的石头的。

    望着烈日下那些赤着臂膀,汗流浃背的役夫,杨帆禁不住微微摇头:这赵佶怎会有此怪癖,以现在的生产力,用这些石头堆出个山来,不劳民伤财、动摇国本才怪。就算是后世,科技发达,工具先进,建个不大的公园,也要几亿的资金……

    想到这里,杨帆不禁心下一叹:其实这怪癖何止赵佶一人有呢?后世哪个平原地区的公园里没有堆几个小山,放几块怪石?这赵佶从小长在皇宫,一辈子也不一定出得了开封,世上之物,只能听说,想要眼见,便得叫人送到眼前,他喜欢看山,只好在开封造一座,他要是喜欢看海,估计开封城外就会有汪洋一片……唉!只怪生产力低下啊,要是天下太平,交通便利,何不走出去看看?

    “唉!杨大人,这开封附近,几十个码头,均是这般情景,你看那规道如果建成,可有帮助?”蔡攸问道。

    “自然有帮助,不过还得建造一个吊车,否则装卸起来太费力。”杨帆思考了一会蹲下答道。

    似乎不明白杨帆在说什么,蔡攸疑惑地看着杨帆蹲在地上,拣起一块小石块便在地上写写画画,李诫凑上前去,却见杨帆在地上画了一些奇怪的符号,心里疑惑,可看杨帆正在专心思考,也不便发问,心里不禁纳闷:听说这杨大人是仙人弟子,莫不是画些咒语便变出规道、火车还有那个什么吊车?

    过了片刻,杨帆起身对李诫道:“李大人,将作监可有好的铁匠?”

    “呵呵,这个自然有。”李诫答道。

    “那便找上几个,让他们造个样品出来看看。”杨帆道。

    “一切听杨大人吩咐。”李诫答应道。

    “那好!咱们走。”

    三人来到将作监,李诫吩咐下人很快找来了几个老铁匠。杨帆将他们召集在一起,将规道车的原理简单讲解后,便将制作的图纸画给他们。这几个铁匠经验丰富,看了一会便心里有数,为首的最年长铁匠道:“大人这规道车其他的地方我等没有问题,就是这个……轴……承,怕要费些心思,我等只能尽力而为……”

    “嗯!”杨帆道,“你们尽量去做,再看这个……”

    ......

    待杨帆将任务给几个铁匠交待清楚,已是傍晚时分,蔡攸做东,三人找了家高档酒楼吃过饭后,方各自回家。

    第二天上午,门下省的诏令便下了下来,就如昨天在垂拱殿讨论的一样,杨帆权军器监判,至于为什么,诏令也不作说明。接了诏令,向童贯告个假,杨帆便带了几个人来到军器监。

    原军器监判邓之纲,今天同样接了一道诏令,却是因自己渎职,去军器监判之职,降为军器少监。其实这军器监所产军器不合格由来已久,很多军器生产本身就是承包给朝堂大员或是皇亲国戚之家,为了利益,这些家族所产军器难免有不合格者,军器监碍于这些家族权势,多是睁只眼闭只眼。所以说这样的问题本是算不得什么。可谁叫邓之纲得罪了王黼呢,再小的问题到他身上,也不会被放过。好在经历了发配岭南的大悲之后,这官降一级便不再是什么,更何况,杨帆乃权军器监判,“权”就是暂时代理的意思,杨帆身为枢密副使,不可能长期担任此职,只要自己不犯大的错误,到时一般会官复原职,更何况有梅执礼这个例子,若自己像他一般立个什么功,说不定还会更上一层楼。

    抱了这样的心思,邓之纲见杨帆时,便没有杨帆想象中的悲悲戚戚或愤世疾俗。如今已是下属,邓之纲执礼道:“属下见过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